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福建省水电站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1 22:10:03  浏览:894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水电站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水电站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


由福建省财政厅、库区办制定,福建省人民政府转发

福建省水电站库区后期扶持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加强水电站库区后期扶持基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现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1996〕358号《转发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设立水电站和水库库区后期扶持基金的通知》精神和省政府库区专题会议纪要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基金提取标准、解缴和拨款办法。
凡是我省1986年以后竣工投产的大中型水电站(详见附表),从1996年1月1日起设立后期扶持基金(以下简称基金)。
(一)基金的提取:
1、大中型水电站按各水电站厂供电量每千瓦时0.5分的标准提取。今后新建的大中型水电站,从电站(含部分投产的机组)商业运行发电之日起,按同样标准提取。
(1)大型水电站提取基金,由省电力局负责征收;省电力局投资的(含部分产权的)中型水电站提取基金,由省电力局下属的省电力发展公司负责征收;
(2)其他中型水电站(指上款设定以外的,下同)提取基金,由其所在地电力主管部门负责征收。
2、提取的基金进入各水电站的运行成本,允许税前列支。基金提取时间定为10年。
(二)基金的解缴
基金按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额上交财政专户,专款专用。
1、省电力局和省电力发展公司在每季度第一月15日前,将上一季度已征收的基金如数解缴省财政厅,汇入省财政厅综合处,帐号:21310053,开户行:福建华侨信托投资公司营业部。
2、负责其他中型水电站征收基金的主管部门于次月15日前,将上个月已征收的基金如数解缴所在地财政专户。同时向省库区办、省财政厅申报征收和解缴财政专户情况。所在地财政部门按季将已征收的基金如数解缴省财政厅基金专户。
(三)拨款程序。
解缴省财政厅的基金要建立、健全预算审批制度,年度用款计划由省库区办与省财政厅联合下达执行。省财政厅根据核定的收支计划和用款进度及时将款项拨入省库区办基金专户。省库区办按规定使用原则和有关县(区)用款计划或用款项目进度,在收到财政拨款10日内相应将款项
拨到有关县(区)指定的基金专户。
二、基金使用的范围。
基金使用坚持“谁受淹没,谁来使用,用于移民,扶持移民,稳定库区,繁荣库区”的原则,并规范使用范围和管理办法。
(一)扶持移民发展生产,安置移民剩余劳力就业项目的专项补助或投资;
(二)建立省、县(区)库区生产开发专项周转金;
(三)解决库区遗留问题(含政府研究解决库区遗留问题的专项款);
(四)补助、扶持特困移民户;
(五)库区防汛抢险、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按基金总额的1%计提);
(六)推广科学技术、建立库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移民素质、科技兴库专项经费(按基金总额的5%内掌握使用);
(七)省、县(区)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管理和基金使用监督审计等工作经费(按基金总额的3%计提);
(八)负责征收的主管单位按年征收总额的1%计提手续费,并由财政专户中直接核拨。
三、基金的使用管理。
基金的使用管理实行“抓大放中,统筹安排,统分结合,分级负责,专款专用”的原则。资金使用坚持以项目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并要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检查。
(一)大型水电站(如水口水电站、沙溪口水电站)提取基金,按省库区办统一掌握40%,有关县(区)掌握60%的比例,划分省管项目和县(区)管项目安排使用。
(二)中型电站提取的基金,全额归有关县(区)按规定掌握使用。
(三)年内按以上规定比例安排给有关县(区)掌握的基金,原则上应以淹没涉及县(区)的移民人数和册内耕地为基数计算。
1、水口水电站基金各县(区)分配的比例:(1)延平区56%,(2)南平市7%,(3)古田县25%,(4)尤溪县8%,(5)闽清县4%;
2、沙溪口水电站基金各县(区)分配的比例:(1)延平区34%,(2)沙县66%;
3、中型水电站和水库基金各县(区)分配的比例另定。
(四)有关县(区)掌握管理的资金,各县(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无偿与有偿相结合的管理办法,通过有偿使用,建立库区开发性生产周转金制度。基金用于扶持移民、安置移民发展生产资金不得低于年度各县(区)掌握资金数的60%。涉及淹没县(区)的贫困乡(镇)、村
可设立扶贫专项款。
四、基金使用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
(一)基金使用的有关县(区)按年度向省库区办申报年度用款计划,同时报送上年基金使用情况。
(二)省库区办编制年度基金使用计划和上年的基金使用情况,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省政府审批,并上报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备查。省基金使用计划盘子应单列水口水电站和沙溪口水电站的基金使用计划。
(三)基金使用计划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主要项目立项必须按规定权限报批。项目用款计划经审定后,由省库区办负责下达执行,各有关县(区)负责组织实施。
(四)基金使用严格按项目计划投放,按确定的比例下拨,定期检查计划项目实施情况,并及时办理项目竣工验收和财务决算。
(五)当年结余的基金可结转下年度专项使用。
五、使用基金的项目,按照省有关规定享受库区优惠政策。
六、基金的审计监督检查。
(一)基金使用执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完善基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基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要加强计划内主要资金使用项目的审计。基金严格按规定的支出内容和使用范围专款专用,严禁用于与移民生产、生活无关的项目,严禁虚设项目、巧立名目套取资金挪作他
用。
(二)严禁外借资金,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转移、挤占、挪用扶持基金。
(三)加强基金信息管理。切实执行资金使用的“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基金用款单位和所在地县(区)财政局应按规定向省财政厅和省库区办报送年度计划项目用款的财务统计报表。
七、有关县(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库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库区办备案。
八、本办法从1996年1月1日起执行。设立基金后,省财政厅闽财综〔1996〕010号《关于颁发〈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库区维护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停止执行。
九、本办法由省库区办负责解释。
附件:福建省大中型水电站水库设立后期扶持基金情况表(略)


1997年12月3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之法理初探

罗廷富


目 次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我国对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相关立法
三 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法律属性
(一) 提前收回借款条款和加速贷款到期条款
(二) 提前收回借款的条款是附生效条件的约定条款
(三) 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系复合性权利
(四)合同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的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及其与《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和第二百四十八条规定的出卖人要求支付全部价款、出租人支付全部租金的权利之关系
(五)金融机构行使提前收回贷款的权利之期间限制
(六)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利息计算
四 提前收回借款与合同法类似概念的区别
(一) 提前收回借款与合同解除的区别
(二) 提前收回借款与预期违约的区别
(三) 提前收回借款与不安抗辩权的区别
五 结语



【内容摘要】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金融机构要求提前收回借款的情形大量出现。而金融机构提起诉讼后,借款人的期限利息丧失。但其法理机制如何,其与《合同法》所确立的相关制度之关系如何。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探并认为,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系复合性权利,实质上是金融机构行使通知到期权这一形成权而接续下来发生的债权请求权,表面观之为提前收回了期限未界届至的借款。

【关键词】  形成权   通知到期权    期限利益   债权请求权


一 问题的提出

  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是指金融机构与借款人在金融借款合同中约定,如发生一定的事由,金融机构有权将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提前,从而使其在还款期限届满前享有要求借款人履行还本付息义务。就目前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大量出现,其充分反映了金融机构信贷风险控制着重于预防的特性。但在审判实践中,金融机构享有的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其权利性质如何,是否被合同解除制度、预期违约制度和不安抗辩权所涵盖,对此认识不一,致使对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案件,不同的人民法院以不同的裁判理由作出判决。因此,确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二 我国对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相关立法

  1982年7月1日实施的《经济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借款方不按合同规定使用政策性贷款的,应当加付利息;贷款方有权提前收回一部分或全部贷款。该条规定确立了金融机构在借款方违反合同约定变更政策性贷款的用途时,享有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
  之后,国务院于1985年2月28日发布的《借款合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借款方不按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贷款方有权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该条例规定了金融机构在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变更借款用途时享有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此规定较《经济合同法》而言,更进一步将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变更贷款用途的情形扩展至所有的借款,而非仅仅限定在政策性贷款。
  其后,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6月28日颁布的《贷款通则》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贷款人权利为:借款人未能履行借款合同规定义务的,贷款人有权依合同约定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此条原则性的规定了借款人在违反合同约定义务时贷款人享有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申言之,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变更借款用途仅系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义务之一种。由此可见,《贷款通则》全面确认了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时,金融机构即享有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该条之后的第七十条、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就贷款人提前收回借款的情形做了具体的列举,即借款人:违反贷款债权保全和清偿的管理、违反合同约定变更用途、不按合同约定清偿贷款本息、违规违法使用借款、提供虚假材料、不实提供资料、逃避监管等。由此可见,《贷款通则》在比较广泛的范围内确立了金融机构享有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
  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我国《合同法》,其仅在第二百零三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即《合同法》仅就借款人变更借款用途时规定了贷款人的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对借款人违反合同约定义务的其他情形,没有作出规定。其实为《借款合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重申。
  由于《合同法》的实施,结束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足鼎立”的局面,终成统一大业。《合同法》的实施全面废止了《经济合同法》、《借款合同条例》的规定。而《贷款通则》属于部委规章,其法律效力低于《合同法》。1986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制作法律文书如何引用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批复》,做出如下规定:人民法院在依法审理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制作法律文书时,对于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命令、指示和规章,凡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可在办案时参照执行,但不要引用。因此,在审判实践中,人民法院办理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案件时,只能适用《合同法》的规定,而不能适用《贷款通则》的规定,其只是办案的参考依据。而《合同法》只规定了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一种情形,而借款人出现变更借款用途之外的情形,《合同法》未提供直接的法条支持,致使人民法院在办理此类案件时面临无直接的法律依据的尴尬。
从上述立法的相关规定看,金融机构享有的提前收回借款权利如何行使、法律后果如何等问题均没有作出具体的安排,因此有待于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三 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法律属性

(一) 提前收回借款条款和加速贷款到期条款
  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在国际贷款业务中称为“加速贷款到期条款”,是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金融机构的通行做法。在国际贷款业务中,借贷双方常有消极担保条款的约定,若借款人违反消极担保条款,贷款人的救济措施有:加速贷款的到期,提前收回借款。
  所谓加速贷款到期条款,是指金融机构于金融借款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如发生一定的事由,纵然债务尚未到期,仍认为其已届债务清偿期而求偿,并依担保合同的约定而使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合同约款。
  提前收回借款条款与加速贷款到期条款,其性质并无区别,仅有是从债权人还是从债务人角度观察有异。就债权人即金融机构角度观之,其享有提前收回借款的权利,即其有权将期限提前,要求借款人立即支付全部借款即已届清偿期的借款和未界清偿期的借款。而从债务人即借款人的角度观之,其贷款到期被加速,其与金融机构提前收回借款的结果一致。是故,两者如同硬币的两面,系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
“别除权”的特征探析

栾桂平


  别除权是指债权人因债设有担保物而就债务人特定财产在破产程序中享有的单独、优先受偿权利。此项权利在破产法理论上即称之为别除权。它是由破产人特定财产上已存在的担保物权之排他性优先效力沿袭而来,并非破产法所制设,别除权的名称乃是针对这种权利在破产程序中行使的特点而命名的。
在我国现行破产法中,并没有使用“别除权”的概念。理解这一概念应把握以下特点:
  一、别除权以一般的担保物权为基础。
  债权人依据“物权优于债权”法则所具有的优先受偿权,在债务人破产时,该优先受偿权仍为破产法所继续承认,即转变为别除权。可见,别除权并非破产法所创设的权利,而是破产法对民法上担保物权的优先性与排他性的反映和复述。
  二、别除权的标的物是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但该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别除权的标的物是设定担保物权的特定财产,而非是笼统的破产人财产。别除权的标的物不属于破产财产的范围。《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二十八条规定:“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担保物的价款超过其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超过部分属于破产财产”。
  三、别除权的基本权利的成立时间必须在破产宣告以前。
  依《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可以赖以产生别除权的担保物权,必须成立于破产宣告之前。但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之前六个月至宣告破产之日的期间内,为原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追加设定的财产担保是无效的。当然,如果是主债务与设立财产担保是同时发生的,则为有效,可以产生别除权。
  四、别除权发生作用时间必须在破产和解整顿程序结束之后。
  由于别除权的保护本位乃立于债权人个体,而破产和解整顿程序的设置宗旨则顾及破产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整体利益,因而自然应以抑制别除权的行使作为解决途径。
  五、别除权是依破产清算程序而行使的权利。
  表现在别除权若不依期限申报则告失权,别除权的效力及其数额,必须经过债权人会议的讨论决定,别除权的实现也离不开破产管理人的相关活动,别除权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向破产债权的转化等等。这些皆说明别除权必须按规定的破产程序进行,而不得仅依民商法所规定的民事程序进行。



北安市人民法院 栾桂平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